债市大跌,为何部分纯债私募一枝独秀?
来源: 投研部 发布时间:  2022-11-17

2022年11月14日,债券市场大幅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单日大幅上行逾10bp至2.84%。短券调整更剧烈,收益率上行近20bp。11月15日市场短暂喘息,11月16日继续杀跌且波动明显加大,债券基金赎回压力下纷纷抛售债券加以应对,叠加资金和同业存单利率持续攀升,市场遭遇踩踏式出货。


债券市场基本面承压 机构抛售形成踩踏效应

从基本面角度来说,疫情和地产相关政策的边际变化强化了市场对于信用宽松的预期,使得权益市场走强,债券市场基本面承压。


具体说来:


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呈现出更为明确积极的边际调整,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快速回升。1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出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11月10日,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明细。


另一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出台“254号文”16条稳房市举措落地,“第二支箭”再次投入使用并作用于地产行业。


从资金面角度分析,边际收紧。11月以来收紧方式较为剧烈。9月以来资金波动加大,10月以来持续谨慎,直至11月初跨月后资金未如期回落,第二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抬升,机构赎回短债基金加剧短端品种调整。


从机构行为角度,机构赎回放大了市场波动。基金产品、证券公司交易型账户的抛盘加剧债市调整压力。债市急速调整,个券尤其是大金融品种的估值快速下跌导致投资者应激性作出产品赎回决策,市场行情与产品赎回潮形成的负反馈有所加剧,短期来看会放大市场波动。尤其是券商自营等绝对收益账户在年末更注重安全考量,选择落袋为安、减损保收。



部分私募基金表现韧性 逆回购策略逆势获益

  面临债市连续急速下调,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净值展示出了较强的增长韧性,个别特定策略的产品净值甚至逆势小幅上涨。


  以我司为例,下半年以来,贯彻“短久期、高票息”的投资策略,精选信用主体适度提升私募债的投资比例。面临市场冲击时,此类资产以其对利率变动的相对低敏性,相当程度上抵御了市场的负向冲击,保持了净值曲线的韧性。面对市场纯债型产品普遍千4左右的回撤,我司所辖产品净值整体稳定乃至小幅提升。


  此外,部分产品超过半数规模都用于债市逆回购,三季度资金面波动加剧以来,投资团队果断决策,提高逆回购比例,使得此类产品反而能够在资金收紧的背景下获益,对小部分利率敏感型资产的回撤形成有效对冲,抵补后实现产品整体净值的稳定乃至增长。



断言“牛熊转换”为时尚早

对于11.14以来的调整,更多考虑为一种“集中宣泄式”的市场表现,不排除短期内还有再次“宣泄”的可能。但是:


一来,现今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依然疲弱,“宽信用”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对债市轻言拐点言之尚早,“牛熊转换”无法就此确认。


二来,承压的基本面依然需要宽货币政策配合,流动性“合理充裕偏高”的必要性依然存在,央行大概率维持总量宽松的基调不变。

三来,尽管机构赎回导致债市呈现出超调扰动,但宽信用对基本面形成实质改善前,赎回的影响更多考虑为阶段性摩擦,并不构成趋势性后果。


文为原创资讯,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